大庆外围三次采油技术进入2.0时代
5月24日,大庆外围油田三次采油开发一线传来好消息,大庆油田采油七厂葡南油田微生物驱试验顺利完成第一周期现场注入,阶段累计增油7400吨,大庆外围三次采油技术由此进入2.0时代。
大庆外围三次采油技术2.0版是将微生物驱油技术应用到三次采油开发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乳化原油,降低储层原油的黏度,增强流动性,实现特高含水期中低渗窄薄砂体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利用微生物驱油,找到合适的微生物是前提条件。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模拟试验区的地下油层条件,使用不同种类微生物开展评价研究,最终确定了内、外源微生物复合菌群体系。该体系可使原油黏度下降39.2个百分点,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
“内、外源微生物复合菌群体系是以葡南油田原生的微生物为基础,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部微生物所组成的微生物菌群。这样优化的好处是既保留了内源微生物较好适应地层环境且激活后具有良好产气性能等优势,又发挥出外源微生物具有较好的乳化和降解原油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微生物驱替原油的作用。”采油七厂三次采油项目部副经理孟玉娟说。
大庆外围油田油层物性差,油层间甚至油层内部渗透性差异大。如何避免微生物沿高渗流通道白白流失,更好地发挥对中、低渗透层剩余储量的驱动作用?“我们在微生物体系注入前运用聚合物调剖技术注入聚合物前置段塞,利用聚合物体系的阻力效应调整油层剖面的吸液能力。在微生物体系注入后注入聚合物后置段塞,形成隔离墙,给微生物创造一个封闭的生长环境,不受后期注入水影响。”采油七厂三次采油项目部科研人员李党员介绍。
为了让这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发挥出1+1>2的作用,在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时,科研人员创新采取聚合物浓度梯次调整的注入方式,逐步提高聚合物浓度,实现对不同渗透性的储层分级精准调整,确保了微生物体系在油层中均衡推进,真正起到挖潜剩余油的作用。第一阶段注入结束时,试验区注入压力较注前上升1.2兆帕,吸液层比例增加9.3个百分点,吸液变好层数比例达60%,油层动用程度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地层条件明显改善。
科学的注入方式使微生物驱油的作用很快显现。试验区18口油井,13口井见效,受效井与见效前对比,单井日产液稳定,日产油增加2.4吨,含水率下降12.6%。截至目前,采油七厂葡南油田微生物驱试验区日均产油增加26.2吨,含水率下降6.5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1.3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