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深海一号”的背后:加快深水油气开发,建设海洋强国!
未来是海洋的世界,经略海洋者,方可成为强国。
从上世纪50年代莺歌海踏浪而来的中海油,碧海丹心四十载,能源报国立新功,凭借“深海一号”国之重器,驶向海洋大国深处。
国之重器,3艘中型航母个头
4月13日,北京东二环能源大道中海油那座船帆形状的总部大厦热气沸腾,中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主持召开集团公司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重要指示精神。
令业内高度关注的是,汪东进代表中海油表态的站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再立新功、再创新佳绩;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全力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围绕海洋科技加强攻关,结合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在推动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上再立新功、再创新佳绩。
无愧国字头企业的大格局。没有任何赘词,无论政治站位还是企业未来战略,都步步紧扣国家新发展格局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联想到中海油刚回归A股与成立新能源公司两个大手笔,皆是主动为国分忧的央企精神体现。
汪东进话音刚落,从渤海湾和南海油区,整个中海油掀起学习高潮,从上到下,共话海洋经略,剑指海洋石油高新科技。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中海油“深海一号”作业平台,听取平台员工汇报一线工作情况时强调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有幸走在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决策的最前列,并从海洋能源角度深度切入,用独立自主的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为子孙后代开采能源。
举世瞩目的南海“深海一号”,就是海洋强国的一个华丽篇章。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的中海油“深海一号”,就会发现国之重器的沉重分量。
相当于三艘航母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海上钻井平台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自主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也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海水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去年6月25日正式投产通气。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50公里,所在海域水深约1220米到1560米,气田东西横向跨度达到50公里。
2011年,该气田曾被外国石油巨头的大西洋被动边缘理论认定没有勘探价值而放弃。中海油继承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理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完善了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找到了陵水17-2大型勘探潜力的构造群,已经发现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世界上首个以“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模式开发的大型深水油气田,开创了半潜式平台立柱储油的先例。
为“深海一号”大气田服务的庞然大物,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代表着海洋石油最新海洋工程重大装备的诞生。
如同3艘中型航母大小的“深海一号”尺寸巨大,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
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平台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依托海上天然气管网,每年为粤港琼等地供应30亿立方米深海天然气,可以满足定位未来中国在全球竞争创新载体和平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意义重大。
2月13日,中海油对外宣布,该平台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
从中海油采油公司矿长、渤海公司副总经理、中海油副总经理岗位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如是评价:有了“海洋石油981”,有了“陵水17-2”,有了“深海一号”,标志着从勘探开发到后面的开发生产整个全链条,我们在深海已经具备了全面的生产能力、开发能力和建设能力,是我们在深海的进入上、深海的开发上、深海勘探上跨出了一个坚实的步伐,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和高度。
经略海洋,碧海丹心能源报国
蔚蓝海洋,地球赐给人类最后的宝藏,蕴藏着地球上超过34%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遗憾的是,丰富的油气资源有近一半深埋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深海之下。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理论看,海水深度每增加一米,资源开采难度将呈几何级增长。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碧海丹心40年的中海油义不容辞。带着能源报国愿望,一代代海洋石油人经过40年的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相继攻克深水、高温、高压领域难题,实现了从上游到上中下游一体化、从浅水到深水、从国内到国际的“三大跨越”。
在中海油迎来40年大庆之际,海洋石油人已建成油气田近200个,并建立了以“深海一号”、“海基一号”为典型代表的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模式,走向了深蓝。
海洋科技前沿发展,始终牵挂着总书记的心。他在4年前考察海南时就强调指出: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回忆起与总书记连线通话时的情景,4月10日下午向总书记直接通话汇报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雷亚飞感触颇深:“深海一号”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们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在深水领域‘培养一支队伍、形成一套标准、建立一套制度、制订一套流程’的目标。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实际行动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南海万亿方大气区贡献力量。
位于北京东二环能源大道上的中海油总部大厦,如同一张巨帆
发展海洋科技,就是向海图强,向蓝海进军;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中海油人的铁血浇铸的能源报国情怀。
“深海一号”项目总投资236亿元,工程包括一座半潜平台(即“深海一号”能源站)、16根系泊锚缆、17条海底管道、一套水下生产系统。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4000米以上,7个井区共部署11口开发井。
用专家们的话说:300米与1500米界限,通常被认为是浅水与深水、深水与超深水之间的分界线。基于水深、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不同,海洋油气开发会采取不同的模式。对深海油气田的科技突破,这是中海油几代科研人员针对“卡脖子”技术接力攻关的里程碑。
在这个被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的世界级巨无霸海洋石油平台上,承载着我国海洋石油的高科技含量:国之重器“深海一号”平台,实现了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被誉为迄今我国相关领域技术集大成之作。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了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历史性重大跨越,迈入了超深水时代。
南海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由于海深与开采条件限制,过去,开发深水海洋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位于北部湾南部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巨大。要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就需要国之重器的铸造。
近年来,中海油提出加快打造独立自主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制造道路,加快完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体系;紧贴油气增储上产装备需求,稳步推动国产化装备示范项目实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装备研发制造任务,为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等民族工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在中海油网站的首页,更新了多角度拍摄的“深海一号”的视频,上面叠印着“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大字标题。这是中海油面向未来的誓言。
就在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次日,中海油捷报再传。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创造了亚洲深水导管架海上安装新纪录。又一个国之重器亮相,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以“深海一号”为重要枢纽,中海油正积极推动的“深海二号”(陵水25-1)等气田开发,将使推动万亿大气区建设从蓝图变为现实,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正在建设的我国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旗下垦利6-1油田也将成为海上油田的里程碑,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的该油田将成为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首个亿吨级大型油田,并一举打破该地区40余年无商业油气发现的局面。
碧海丹心,能源报国。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誓言。
以建设海洋强国与能源强国为核心,以加快深水油气资源为载体,中海油定能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驶向更远更深的蓝海。